全球CO2排放过量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,亟需绿色低碳的工业解决方案。天然光合作用中“光驱动电子转移-辅因子再生-碳同化”的级联过程为构建人工光合系统提供了灵感。然而,现有光酶杂化系统仍面临酶稳定性差、辅因子再生选择性低及光电子传递效率不高等挑战。
刘俊秋教授团队受天然光合区室化策略启发,构建了由光催化剂、蛋白笼和活细菌组成的三元协同系统,实现了选择性NADH再生与高效CO2固定。该系统包含三个功能模块:
1.光诱导电子模块:利用生物矿化合成的硫化镉量子点作为光敏剂,在光照下高效产生光生电子。
2.蛋白笼保护模块:对P22噬菌体来源的蛋白笼进行基因工程改造,使其内部封装甲酸脱氢酶,同时在外表面展示高密度的镉结合肽。该模块既能像“盔甲”一样保护酶免受恶劣环境(如金属离子、极端pH/温度)的侵害,又能作为模板引导CdS量子点的有序形成,并在物理上隔离光催化剂与酶,避免酶活性中心的损伤。
3.微生物代谢模块:将上述杂化系统整合至非光合模式菌株——大肠杆菌内,利用其固有的代谢网络,将光驱动过程与生物合成能力相结合,从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“人工光合细胞工厂”(图1)。
图1 三元光催化剂-酶-细菌协同体系下细胞内NADH再生与甲酸光合生物合成的示意图
蛋白笼封装显著提升了FDH的环境耐受性,包括温度耐受性和pH耐受性,且能有效抵抗Cd2+毒性(图2)。通过优化光催化体系并引入FNR或Rh-bpy助催化剂,实现了生物活性1,4-NADH的高选择性再生,进而驱动CO2还原为甲酸。
图2 封装于P22蛋白笼内FDH的体外活性和稳定性
进一步构建的光催化剂-酶-活细菌生物杂化系统,利用活细菌作为光合反应器,实现了细胞内CdS QDs的生物矿化与原位光催化(图3)。该系统利用半胱氨酸作为空穴牺牲剂,在光照下实现了14.21 mM的甲酸产量,相较于无牺牲剂体系,效率提升了378.89%,并且比仅表达游离FDH的菌株产量高出204.45%,实现了6.8倍的CO2到甲酸的转化效率提升(图4)。该系统还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,在三次重复使用后仍能保持78.9%的活性。
图3 生物矿化光敏剂与大肠杆菌内蛋白笼之间的相互作用
图4 活细菌作为光催化反应器,用于CO2固定
电化学与荧光寿命分析表明,活细菌代谢与光生电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,有效促进了NADH再生与CO2固定。机理研究表明,活细菌内的光生电子不仅可能通过菌体自身分泌的氧化还原介体(如黄素蛋白)间接促进NAD⁺还原,更重要的是,它能够干预并重编程细胞的代谢。光照促进了丙酮酸的积累,并抑制了消耗NADH的乳酸发酵途径,从而将更多的还原力导向FDH催化的CO2还原反应(图5)。
图5 光催化剂-酶-活细菌生物杂交系统中的光电子-代谢协同机制
本研究成功地将合成生物学与纳米材料科学深度融合,通过仿生区室化设计,构建了一个高效、稳定且可调控的人工光合系统。它不仅为解决酶在异相催化环境中的不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,也为实现光驱动、细菌介导的CO2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。这种模块化的构建策略具有很强的扩展性,未来可通过替换不同的酶催化剂或光敏材料,应用于更广泛的绿色化学生产中,为发展下一代可持续的生物制造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(Adv. Funct. Mater. 2025, e13487)(影响因子IF, 19.0)。课题组联合培养博士后于晓璇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刘俊秋教授和王婷婷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杭师大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的联合资助。
论文链接:
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513487
版权所有 © 金沙娱乐城-官方娱乐平台导航与热门游戏推荐平台
地址:中国·杭州·余杭塘路2318号 杭州师范大学勤园16、17、18、22号楼
联系电话:0571-28867909
邮编:311121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 © 金沙娱乐城-官方娱乐平台导航与热门游戏推荐平台 浙ICP备11056902号-1
地址:中国·杭州·余杭塘路2318号
邮编:311121
Copyright © 2025 金沙娱乐城-官方娱乐平台导航与热门游戏推荐平台
浙ICP备11056902号-1